湖北汽運公司疫情防控
信 息 簡 報
【新聞聚焦】
為助力復工復產,滿足各類車輛檢測的需求,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湖北汽運華之捷、金之路機動車檢測站從4月1日開始對外檢車,當日共檢測機動車近60余輛。
湖北汽運兩處檢測站2019年全年檢測機動車總數近七萬輛。其中,位于東西湖區新城八路特一號的華之捷機動車檢測站,建設有環檢線5條、安檢線2條、綜檢線1條,全年檢測機動車4萬余臺;金之路機動車檢測站位于蔡甸區新天大道主干道131號,現有安檢線2兩條、環保線4條,全年檢測大小車輛2萬余臺,受此次疫情影響,1月22日兩處檢測站均停止對外檢車。
4月1日復工首日,在華之捷機動車輛檢測站內,等候檢測的車輛整齊停放在指定區域,有序等待上線檢測。“您的體溫36度7正常,請你把身份證、行駛證拿過來讓我登記。”檢測大廳內,工作人員佩戴口罩,逐一為前來檢測的車主測量體溫并做好車輛檢測登記。
“我們公司開辟了客戶通道與工作人員通道,并對待檢等候區、大廳、等待室等每天兩次全方位消毒。”華之捷檢測站經理黃松介紹說,“辦理車輛檢測的車主,只需把材料放在駕駛室內,然后到指定區域休息。我們身著防護服的檢測站工作人員把車輛開到檢測線上進行檢測,車主和檢測人員不見面,大大減少了人員接觸。”在休息室,工作人員嚴格控制進入的人數,車主保持兩米的距離休息,未進入休息室的車主則零散站在室外等候,時不時就有工作人員提醒保持距離;在檢測線上,工作人員將車輛從停車區走專門通道,直達各條線路,走完整個檢測流程,一氣呵成,全程與車主無接觸;在服務窗口,設立了1.5米的安全線,工作人員與領取單據或者繳費的車主保持著安全距離。
據悉,疫情爆發以來,華之捷公司近三十名員工下沉社區一線,特別是在漢庭隔離點,下沉人員就達六人。3月23日上午,經理黃松參加了車檢行業《關于行業復工復檢工作的若干意見及工作要求》的會議,會后,他立即將有關車檢單位逐步復工復產的相關會議精神向湖北汽運公司匯報。公司黨委高度重視,當即作出部署。經理黃松連夜召開班子成員電話會議,就復工復產申請工作進行了安排與分工。由于隔離點人手不夠,華之捷公司的下沉干部們只能兩頭兼顧,利用夜班后的休息時間,積極準備復工材料并報送區街道辦、區防疫指揮部。3月29日,收到區防疫指揮部“允許復工”的批復后,華之捷公司立即按照復工方案,對場內進行全方位消殺,同時調試設備,從早6點一直干到晚6點,當天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只等行業管理部門相關權限下放到檢測站后,即可實現全面復工復產。
華之捷檢測站當日返崗職工45人,部分員工仍下沉社區一線,復工率78%。
同一天復工的金之路檢測站內,工作人員正緊張、有序的忙碌著。來此檢測的車主經測量體溫,車輛消毒后便可進入年檢場地。與預計的大排長龍不同,4月1日當日來檢測的車輛并不多。“今天是剛剛復工的第一天,來檢測的車輛不會太多,所以暫時不需要電話預約,車主帶好相關材料,把車子開來年檢就可以了。”公司支部書記秦磊說。在檢測站內,只見一輛黑色小轎車緩緩駛入待檢等候區后停下,車主張先生經現場檢測體溫正常。隨后,他被工作人員指導使用二維碼交費并等候休息。工作人員將車輛開上線,大約20分鐘后,車輛檢測完畢,張先生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鑰匙,從檢測線出口駕車而去。
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金之路公司所有員工配備了口罩等防護用品,每天對場地進行2次消毒,并制定了復工應急預案。經理張沫說,檢測站復工復產我們做足準備,嚴格按照上級防控要求:一是加強單位職工上下班管理,所有職工上下班必須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做好登記,超過規定時間任何人和車輛不準進入院內;二是檢測車輛管理,車輛進入檢測區實行分批次進入,司機下車測量體溫和消毒,出示身份證和健康碼,進行信息登記,車輛由檢測站工作人員檢測上線,司機到指定位置休息;三是外來人員管理,車輛檢測人員流動性大,為了更好區分外來人員,單位為職工配發了工作服,沒有著工作服的人員,一律不準進入院內;四是所有業務由服務人員辦理,服務人員在隔離線1.5米外遞交車輛檢測資料給服務窗口,車輛檢測完成取回資料,交車主。
據了解,金之路公司3月26日開始辦理復工復產手續,他們大部分黨員干部下沉社區一線,只能利用休息時間準備資料,辦理相關手續,當天在社區下班后一直加班到凌晨2點并將資料全部上傳相關系統,第二天就收到蔡甸區防疫指揮部“允許復工”的批復。4月1日,金之路公司員工除1人滯留省外、3名突擊隊員仍舊下沉社區一線外,當日返崗32人,復工率89%。
華之捷和金之路公司經理黃松、張沫介紹,由于目前武漢市還未全面解封,車輛檢測臺數未起來,但是武漢市待檢車數是固定不變的,待4月8日解封后,必定會迎來車輛檢測高峰。他們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一定全力以赴,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確保完成2020年既定目標。
戰“疫”期間,有人逆行而上,值守一線;有人背后支持,捐款捐物;有人堅守崗位,不誤復工……在湖北汽運公司廣大黨員干部職工下沉社區戰役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沒有固定的值守點,卻在各個值守點來回穿梭不停歇;他們將車作為“流動補給站”,為下沉隊員提供充沛的物資保障,他們就是防疫后勤保障員
1971年出生的郭超是公司城市配送部部長。疫情防控戰打響后,公司黨委發出號召,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防役突擊隊。公司領導考慮到他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將他安排到后勤保障組,負責每天為下沉隊員取餐、送餐。實際上,他見事做事,見事管事。2月15日,風雪交加,負責物資中轉任務的金龍倉庫值守人員物資告急,很多超市也關閉了,郭超多方聯系,籌措物資,及時將米面油、雨衣等物資送到值守人員手中,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這時他已渾身濕透,手腳冰涼,卻沒有絲毫抱怨,反而說道:“這是我的本職工作,再辛苦也值得。”
1981年出生的孫卉是公司審計部副部長,負責后勤組的日常工作。從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她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根據一線戰役突擊隊員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她研究制定出隊員用餐、物資調配、后勤保障方案等。一次一次地走訪,一遍一遍地測算……認真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儲備情況摸底統計,管好抗疫資金。每一筆開銷,每一項物資登記,她都要分毫不差。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休息,第二天,當兒子還在甜甜的夢鄉中,她又早早地出門邁向工作崗位了。
1984年出生的崔波是公司安全保衛部副部長。公司發出號召后,他也是第一時間報名參加防疫突擊隊,負責9個社區和1個隔離點、100多名下沉隊員的工作用餐。他每天都會提前趕到集團取餐,準時把熱氣騰騰、營養可口的飯菜送到戰役一線的隊員手中。除此之外,他還利用自己的專長,在隔離點隊員防護服上繪制各種圖案,如“為人民服務”“武漢加油”“我們必勝”等,以此鼓舞大家的斗志,堅定戰“役”必勝的信心。他說:“抗擊疫情,只要眾志成城,凝聚起每個人的力量,就一定能夠取得戰‘役’的最終勝利。”
1993年出生的劉天成是公司財務部的一名會計。他既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也積極響應公司號召下沉社區。被安排到后勤保障組后,他一直都是主力隊員,每天負責開車到集團領取、運送、發放物資。為了下沉隊員物資有保障,100斤一箱的防護服,搬起來就走;幾十斤一提的礦泉水,扛起來就走。除此之外,他每天還要匯總對口下沉各組的考勤情況。為了確保數字的準確,經常是集團-社區-集團來回跑,反復核對。每晚回家后,他還要加班加點做統計表。每當購買物資時,或許是因為職業敏感,他都會提出購買建議,說:“我們要貨比三家,這樣才能為公司節省開支,節約成本。”
1994年出生的盛夏旖旎是公司辦公室的干事,也是一名年輕的黨員。疫情防控戰打響后,她積極響應公司黨委號召,主動報名參加防疫突擊隊,下沉社區戰“役”情。在小區值守點,她嚴格排查進出小區的車輛,做好人員進出登記和體溫檢測。轉戰后勤保障組后,她認真做好防疫物資調配,確保防疫物資既能滿足需求,又能高效利用。搬運物資,她沖鋒在前,又提又扛,及時將物資送到值守人員手中。在一次搬運物資時,她的手不小心扭傷了,大家都勸她回家休養一段時間,可她卻說:“我是一名黨員,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不能臨陣脫逃。”說完,她又和隊員們并肩作戰,用責任與擔當彰顯巾幗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與使命,助力一線防疫。
無論是70后、80后,還是90后,在這場戰“疫”中,他們發揮著各自的優勢,勇于擔當,努力發揮著自己最大的能量,為的就是早日打贏這場戰“疫”,疫情不退,堅決不散!
【現場直擊】
4月1日中午,取水樓社區趙書記和張書記代表社區抗疫一線同志們送來小蛋糕,為社區包保干部、湖北汽運公司副總經理龔詩峰送上生日祝福,為他過了個特殊的“戰地”生日。
4月1日上午,上海愛心人士捐贈的服裝一車(824件),抵達應急物資中轉調運站(金龍倉庫)。
4月1日下午,江大園社區辦公室主任給湖北汽運公司送來一封感謝信,表達了對下沉該社區的湖北汽運公司政工部干事陶家國同志這段時間在社區抗疫一線付出的肯定。
供稿:李小強
審核:翟曙光
排版:楊驍
全國服務熱線:
027-83307610 技術支持:優狐